有组织排放废气通常是生产装置或储气罐已配有收集装置,经相应设施处理后通过满足各行业要求的的排气筒排出的废气。2) 处理工艺是否合理,缺乏有效性处理的工艺会导致二次污染并且废气排放无法符合相关规定;3) 是否有足够的处理能力,若处理能力不足会发生超标排放或直排的情况;4) 处理费用是否合理,若缺乏经济性,太高的处理费用会导致企业因成本过高而不运行或检查时才运行,容易发生平常收集的废气直排的情况。
无组织排放废气是指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或排放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排出的废气。1) 装料、卸料、生产过程以及废水处理装置是否有收集设施;4) 已有废气收集、处理设施的企业,需要关注是否完全收集,是否分类收集,处理工艺是否合理、处理能力是否充足、以及运行成本的经济可行性。
1)废气收集应按照“应收尽收、分质收集”的原则,废气收集 系统应根据气体性质、流量、浓度、产生量、风速等因素综合设计,确保废气收集效果。2)优选自带集气系统及先进废气处理的工艺设备。集气罩收集的污染气体应通过管道输送至净化装置处理达标后外排。集气装置、管道布置在生产工艺的前提下,确保废气收集率,减少废气无组织排放量。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集气罩收集尽可能靠近污染源。3)对产生废气工艺环节、设备,应采取密闭、负压等操作措施。含有易挥发物料(酸、碱、有机物等)或异味的固废(含危废)贮存、暂存场所需封闭设计,废气经收集净化等处理措施后达标外排。污水收集、处理单元(如厌氧池、 曝气池、污泥池等)产生的废气应密闭收集,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排放。1)废气工艺的选择:建设单位根据废气及污染物的产生量、性质、成分、温度、压力等选择先进成熟可靠的废气处理工艺。提高废气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做到及时可靠可控。尽量减少废气次生物的产生,减少二次污染和处理。2)颗粒物:根据废气量、浓度等选择布袋、静电除尘或以布袋除尘为核心的组合工艺处理。锅炉和工业炉窑优先采取清洁能源,如热电联产、使用天然气等,废气采用高效净化工艺。3)有机废气处理: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气,可采用冷凝(深冷)回收技术、变压吸附回收技术等对废气中的有机化合物回收利用,然后结合其他治理技术实现达标排放。对于中浓度有机废气,可采用活性炭吸附回收有机溶剂或热力焚烧技术净化后达标排放。对于低浓度有机废气,有回收价值时,应采用吸附技术;无回收价值时,宜采用吸附浓缩燃烧技术、蓄热式热力焚烧技术、生 物净化技术或等离子等技术。对于的化工、石化等企业连续产生可燃性有机废气采取回收利 用或焚烧方式处理,间歇产生可燃性有机废气采用焚烧、吸附或组合 工艺处理。4)恶臭气体:可采用微生物净化技术、低温等离子技术、吸附或 吸收技术、热力焚烧技术等净化后达标排放,同时不对周边敏感保 护目标产生影响。2) 针对本企业具体情况,如果废气种类复杂,需要进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如无机废气采用水、酸、碱等溶液吸收,有机气体采用冷凝、吸附、溶剂吸收等方法;3) 选择有效、经济的处理工艺,对废气中的物质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如使用活性炭、碳纤维吸附可以循环使用其中的有用物质,使用溶剂吸收实现废物的资源化,使用吸附耦合催化燃烧的技术可以实现原位再生,对于无法再利用的物质,可以采用焚烧及新型分子裂解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2) 加强管理,定期进行设备(管线、阀门、泵等)的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严密性,防止跑冒滴漏产生的无组织排放;3) 分析现有工艺的合理性,改造工艺和设施以减少废气产生;4) 对全过程:装料、卸料、生产过程以及废水处理装置等进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选择合理的收集技术和处理工艺,加强收集的有效性、处理工艺的有效性和经济型,变无组织排放转为有组织达标排放。2)根据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氯化氢、光气、氯气、氨气、苯等)的泄漏紧急处置措施。2)根据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氯化氢、光气、氯气、氨气、苯等)设置生产区域或厂界泄漏监控预警措施。
废气污染物需满足环评及批复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要求。在一定距离内要无环境敏感目标。
|